您的位置:首页 >消费 >

新能源汽车“提车难”再现,如何破解?

2022-04-13 08:50:33    来源:中华工商时报

我的新能源车指标有效期是12个月,可眼下光等提车就要6-7个月。”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张琨最近因为买车有些焦虑。他和千千万万名消费者的烦恼暗示着,一路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似乎遭遇了一些“堵点”,“提车难”问题随之再现。

有报告显示,时下,“未按时交付”已经与质量问题、服务问题以及虚假宣传并列,成为国内汽车消费维权中的常见问题。分析其因,一是进入今年以来,受补贴退坡、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叠加影响,多家企业“排队”上调了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。这一波来势汹汹的集体涨价潮,让不少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产生担忧。二是自2021年起,受全球芯片紧缺影响,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交车延期情况时有发生,“提车难”如影随形。

但也不排除一些车企乘机做手脚,打起了自己的“小九九”。比如有的车企因期待降低成本而故意推迟交车时间。有的车企因信奉“饥渴营销”而有意制造“堵点”。这不仅有意无意地助推了“提车难”,事实上也涉嫌将企业自身的商业风险转嫁到消费者身上。

因此破解“提车难”,首先需要产业发力,适度加快国内锂、镍等能源金属资源开发进度,帮助国内企业稳步开拓国外原材料供应渠道。同时要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,协同一致“齐步走”,共同分担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。

更主要的,破解“提车难”,不能总想着让消费者买单。无论是整车企业还是汽车销售公司,都要诚信对待消费者,不强制捆绑销售,不做虚假宣传,诚信兑现承诺,杜绝以强凌弱、欺骗误导、违法收费。而消费者在购车时与企业签订合约,应在合同中约定延迟交付车辆时,车企应承担的违约责任。

此外,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对车企延迟交付的现象予以重视,加强对汽车销售领域变相加价、隐性收费、强制搭售、虚假宣传、车辆安全等消费者反映突出问题的监管,打击违法行为,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,引导、规范新能源车行业健康发展。

标签: 新能源车指标 未按时交付 汽车消费维权 饥渴营销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