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消费 >

冬小麦抽穗-灌浆期田管技术指导意见

2022-05-21 10:00:49    来源:火爆农化招商网

目前,很多冬小麦正处于抽穗到灌浆期,这个时期是决定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,也是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。搞好这一阶段的管理,对于减少小花退化,提高结实率,增加穗粒数,延缓衰老,提高千粒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。结合我团苗情,现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:

一、主攻目标:养根护叶,保绿叶功能,防早衰,增花保粒,促灌浆。

二、浇足浇好扬花灌浆水

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四分之一,需要通过浇水满足供应。干旱不仅会影响千粒重,抽穗、开花期干旱还会影响穗粒数。所以,小麦扬花后10~15天左右应及时浇灌浆水,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,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,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,减少干热风的危害,提高籽粒饱满度,增加粒重。此期浇水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,严禁在风雨天气浇水,以防倒伏。

具体措施:滴水3次,在5月下旬滴四水(扬花水),6月上旬滴五水(灌浆水),6月中旬滴六水,每次每亩滴量35-40方,保持地面湿润,延长根系寿命,保持绿叶面积。

三、追施氮肥

小麦扬花期过后10至15天,要追施氮肥,结合浇水,随水滴施尿素5—8公斤/亩。7天之后酌情可以再追肥一次,这个时期补施氮肥,使小麦在灌浆期不早衰,生长旺势能提高灌浆速度,延长灌浆时间,增加了千粒重,从而使产量显着提高。同时,补施氮肥能增强小麦的抗逆性。

四、喷施叶面肥

进行两次叶面追肥,亩用磷酸二氢钾150克+尿素100克,对水40~50公斤,叶面喷施2次,喷施间隔时间为10天左右。小麦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,叶面追肥可延长小麦叶片功能期,提高光合作用、防病抗倒、减轻干热风危害。

五、综合防治病虫害

小麦抽穗至灌浆期是锈病、白粉病、赤霉病、麦蚜等多种病虫同时发生危害的关键期,可选用合适的杀菌剂、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合理混用,既可防病治虫,防早衰,又可抵御“干热风”,达到一喷三防、省工节本和增产保产的目的。

一喷三防常用农药种类:

杀虫剂:吡虫琳、啶虫脒、吡蚜酮、噻虫嗪、高效氯氟氰菊酯、苦参碱等。

杀菌剂:三唑酮、烯唑醇、戊唑醇、丙环唑、苯醚甲环唑、咪鲜胺、氟环唑、多菌灵、甲基硫菌灵、氰烯菌酯等。

植物生长调节剂:氨基寡糖素、芸苔素内酯、几丁聚糖、赤·吲乙·芸苔等。

1.白粉病、锈病

发病初期,当田间白粉病病叶率达10%或叶锈病病叶率达5%时,及时组织防治,药剂可选用三唑酮、烯唑醇、吡唑醚菌酯、丙环唑等。

2.赤霉病

如在小麦开花期有2天以上连阴雨天气,首次施药时间应提前至抽穗期,药剂可选用氰烯菌酯、戊唑醇、福美双、甲基硫菌灵、枯草芽孢杆菌等,要用足药量,施药后3~6小时内遇雨,雨后应及时补治。

3.蚜虫

当小麦穗蚜百穗蚜量达500-800头,益害比(天敌:蚜虫)低于1:150时,立即组织统防统治,选用啶虫脒、吡虫啉、呋虫胺、噻虫胺、噻虫嗪、氟啶虫胺腈、吡蚜酮等药剂喷雾防治。

小麦穗期病虫混合发生时,及时开展“一喷三防”,即杀虫剂、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等各计各量,混合喷雾。

注意:吡虫啉与啶虫脒轮换交替使用,延缓和减轻抗药性的产生。

六、严防倒伏

灌水时要严密关注天气预报,遭遇大风大雨天气,要立即停止田间灌水,防止倒伏。

七、清理田间杂草

做好田间除草工作也十分重要,要趁杂草结实前人工拔除,减少留在田中草籽量,防止蔓延成灾。尤其是禾本科杂草为害较大,同时要注意防除地头杂草。

标签: 一喷三防 植物生长调节剂 技术指导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