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消费 >

【环球新要闻】冬小麦主推绿色防控技术!明年要高产,一定看清楚!

2022-10-15 15:48:54    来源:火爆农化招商网

近年来,我国小麦病虫害呈重发频发态势,年发生面积超过10亿亩次以上,小麦条锈病、赤霉病等一类病虫害和新上升的茎基腐病,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尤为严重。为加强对小麦病虫害防控全过程的指导服务,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特制定了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程防控技术方案。其中,关于主推绿色防控技术的具体内容如下:


【资料图】

一、选用抗(耐)品种

种植抗(耐)性品种是防止或减轻病虫发生危害的根本措施。

西南、黄淮南部、西北等条锈病常年越冬、越夏区,应因地制宜选种优质抗病虫高产品种。

西南麦区可选用绵麦、川麦、周麦系等抗病品种;

黄淮南部可选用周麦、豫麦、西农系等抗锈品种;西北麦区可选用西农、天选、伊农系等抗(耐)锈品种。

长江中下游、江淮、黄淮南部等赤霉病常发区,应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具有一定抗(耐)病性的高产优质品种,避免盲目跨区域引种,降低后期赤霉病流行风险。

黄淮胞囊线虫病重发区,可选种太空、中育、新麦系等抗病品种;小麦黄花叶病发生区可选种新麦、豫麦、郑麦系等抗病品种。

二、开展农业防治

农业防控是控制或延缓病虫发生危害的重要措施。推行精细整地、适墒适期适量播种,以及播后镇压和及时灌溉等农艺措施,保证麦苗健身种植,力争一播全苗、匀苗、壮苗,提高植株抗病虫能力。

同时,长江中下游、江淮、黄淮南部等赤霉病常发区推行秸秆粉碎、深翻还田,尽量避免玉米、水稻等作物秸秆裸露于土壤表层,压低菌源基数,减轻抽穗扬花期防控压力;

西北条锈病越夏区播前或播后苗前,应采取人工铲除或喷施除草剂等,清理自生麦苗和地边杂草,防止小麦条锈菌在其转主寄主的寄生,降低秋苗侵染几率;

西南、黄淮南部等条锈病越冬区推行适期晚播,尽可能缩短秋季病菌感染时间,减少初始侵染菌源;

江淮、黄淮等纹枯病重发区应避免早播,适当推迟播种时间、减少播种量,及时清理田间杂草,雨后及时清沟理墒。

此外,胞囊线虫重发区,应重点推广播种后和秋苗期两次镇压措施。

三、推行秋播拌种

秋播种子药剂处理是预防和控制土传、种传病虫和地下害虫以及苗期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关键措施。

土传、种传病害重发区推行选用戊唑醇、苯醚甲环唑、咯菌腈、苯醚·咯菌腈、硅噻菌胺等包衣或拌种,防治黑穗病、茎基腐病、根腐病、纹枯病、全蚀病等,兼治苗期锈病、白粉病等。

地下害虫重发区推行辛硫磷、吡虫啉等拌种,或选用吡虫啉等包衣,防治金针虫、蛴螬、蝼蛄等地下害虫,兼治胞囊线虫、苗期麦蚜、红蜘蛛等。

条锈病越夏、越冬区重点推行戊唑醇、三唑酮等药剂包衣或拌种,预防苗期条锈病、白粉病,兼治后期黑穗病。

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区,可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特点,选用相应的杀菌剂、杀虫剂复配进行包衣或拌种,也可选用戊唑·吡虫啉、苯醚·咯·噻虫、烯肟·苯·噻虫等包衣;选用复配剂时,有效成分应与单剂用量大致相同。

有条件地区要大力推广以枯草芽孢杆菌为主的微生物菌剂、白僵菌、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以及免疫诱抗剂等防治土传、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,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。

四、注重理化诱控

小麦生育期长,经历秋冬春夏四季,害虫种类多,针对地下害虫发生严重区域,要注重理化诱控措施的应用。在地下害虫成虫期,在用好农业防治措施的基础上,通过选择合适的灯诱、性诱、食诱等产品,在成虫集中区域,成虫交配等关键期,根据害虫习性,开展理化诱杀。加强对诱杀设施设备的科学管理,合理确定诱虫灯开关灯时间,减少对非靶标昆虫的误伤,及时清理诱虫袋等,提高诱杀效果。小麦种植多在干旱地区或水源较远的区域,性诱产品宜采用干式诱捕器,在成虫交配前布设诱捕器,提高诱捕效果。食诱产品目前主要以诱捕器内食诱剂添加农药的方式诱杀害虫,在使用时注意农药安全使用,尽可能使用击倒快,残效期短的农药,或根据产品要求用药。

五、强化科学用药

小麦病虫种类多,用药品种多,用药次数多,农药安全科学使用十分重要。

一是农药用量要准确。按具体农药品种使用说明操作,确保准确用药,各计各量,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量。

二是混配农药要科学。做到二次稀释,配制可湿性粉剂农药时,先用少量水溶解后再倒入施药器械内搅拌均匀,以免药液不匀导致药害。

三是施药时间要合理。严格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,科学合理用药。施药前密切关注天气情况,避免高温暴晒或降雨情况下喷施农药,喷洒类药剂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补施。

四是禁用高毒农药。严禁使用高毒、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制剂。要根据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,优先选择环境友好型农药,科学配方进行防治。

五是遵守操作规程。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,确保操作人员安全防护,防止中毒。

六是使用合格农药。购买农药要选购三证齐全的产品,拒绝使用不合格产品,以免影响防治效果。来源:农业农村部网站等

标签: 地下害虫 抗病品种 操作规程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