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消费 >

小麦赤霉病危害来袭,到底该用什么药预防?对比之后一目了然! 焦点热讯

2023-05-08 09:58:11    来源:火爆农化招商网

防治小麦赤霉病,是小麦获得丰产丰收的前提。目前登记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共有400多个,有单剂也有复配制剂,在这些众多的药剂品种中,那个药剂对赤霉病效果更好呢?

三唑类


(资料图)

三唑类杀菌剂是目前登记较多的品种,主要有戊唑醇、己唑醇、丙硫菌唑、叶菌唑、苯醚甲环唑、丙环唑、氟环唑等。目前丙硫菌唑、戊唑醇等及其复配制剂是行业推荐重点;氟环唑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也不错,同时还可兼治纹枯病和叶枯病,登记企业数量在逐渐增多。

苯并咪唑类

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主要有多菌灵、甲基硫菌灵和丙硫唑,甲基硫菌灵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起效,与多菌灵相比,内吸性和持效性更好,防效也高于多菌灵。但是由于多菌灵长期单一的重复使用,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不断上升。还会显着刺激病菌产生DON毒素,影响小麦品质。因此,在赤霉病发生严重地区,或病菌抗药性较高的地区不提倡使用多菌灵、甲基硫菌灵及其复配剂。

咪唑类

咪唑类杀菌剂主要有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及咪鲜胺铜盐,咪鲜胺具有保护和铲除双重作用。还具有内吸传导性,对小麦赤霉病有一定的防效,但咪鲜胺安全性差,容易发生药害。目前登记用于赤霉病防治的咪鲜胺单剂较少,咪鲜胺锰盐、咪鲜胺铜盐的杀菌活性比咪鲜胺更高,锰盐、铜盐还有促进作物光合作用、改善代谢、增加糖分、提高品质的作用。但是不能兼治小麦的锈病、白粉病和黑穗病。

甲氧基丙烯酸酯类

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主要有吡唑醚菌酯、嘧菌酯和肟菌酯、烯肟菌酯等。这些杀菌剂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强,具有防治、渗透和传导作用,除了对病菌的直接作用外,还能提高小麦对氮肥的吸收,调节小麦生长,提高产量。但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单独使用,容易产生抗药性,还可促进赤霉病病菌产生DON毒素,提高小麦的毒素污染水平,因此,一般需要与三唑类杀菌剂混合使用,不仅能提高防效,还能降低DON毒素合成。

氰基丙烯酸酯类

氰基丙烯酸酯类目前登记的只有氰烯菌酯,氰烯菌酯不仅对小麦赤霉病具有高防效,还能大幅降低籽粒中DON毒素含量。研究表明,使用氰烯菌酯可以将赤霉病指数和真菌毒素水平降低80%以上,确保了食品安全。但是该药剂属于专化型杀菌剂,杀菌谱狭窄,仅对镰刀菌有效果,对小麦上白粉病、锈病等病害基本无效,且作用位点单一,选择性强,存在一定抗药性风险,因此在生产上多使用复配剂。

酰胺类

酰胺类杀菌剂目前登记的只有萎锈灵、氟唑菌酰羟胺。萎锈灵是第1个酰胺类杀菌剂,由于多年使用,病菌抗药性强,常与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混配使用。氟唑菌酰羟胺是2019年在我国登记上市,该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突出,并能大幅降低小麦籽粒中DON毒素含量,明显提高小麦产量,使用时可与其他药剂品种混配,减少其用量。

噻霉酮

噻霉酮与三唑类化合物戊唑醇复配而成,专业定位小麦赤霉病等真、细菌病害的防治,杀菌谱广,杀菌活性高,同时具有双向内吸传导特性,对小麦纹枯病、茎基腐病、锈病、白粉病、赤霉病等多种病害防效突出,通过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,破坏细胞核、细胞膜结构,抑制病原菌分裂繁殖等多种作用机理达到良好防病效果。(来源:来源:农资与市场官微)

标签:

相关阅读